“国能同享号”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座风渔交融浮式渠道,它不仅能发电,还能饲养出肉质紧实的大黄鱼。眼下,渠道投进的第二批鱼苗行将迎来新一轮丰盈。这座“海上发电、海下养鱼”的一体化渠道究竟是怎么运作的?咱们一同去解锁这座“蓝色粮仓”的才智暗码。
总台记者 方锌妮:我现在在“国能同享号”会集控制中心,死后的大屏幕实时显现着远在几百公里外坐落莆田南日岛海域的“国能同享号”运转状况。
“国能同享号”是全球首座完成“风渔交融”的浮式渠道,选用三立柱半潜式结构,呈正三角形布局。渠道边长约70米,总高24米,分量达4900吨,相当于3000多辆小汽车的分量。渠道中心是容积1万立方米的六边形饲养网箱,现在饲养着3.5万尾大黄鱼。

总台记者 方锌妮:从屏幕上咱们咱们可以看到,渠道上有着一台4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和57片光伏板,它们构成了这样的渠道的“能量心脏”。而在我死后的数据屏幕上,则实时显现着发电功率、最大倾角等要害数据。
“国能同享号”运用共同的吸力锚系泊体系,并经过内部3500多吨压载水,保持了渠道在深远海环境中的安稳。渠道挑选饲养经济价值较高的大黄鱼,选用开放式近生态深海饲养形式,使鱼群在湍急的水流中可以充沛游动,运动量远超传统网箱饲养,其产出的大黄鱼被称为“健身大黄鱼”。本年1月,渠道收成第一批渔获,产值到达4500公斤。

龙源电力福建公司项目工程师 杨东辉:咱们的渠道选用“自发自用”的形式,风机和光伏板发生的绿色电力为网箱的投饵机、水质传感器、环境监督测定等一切智能化设备供电,形成了“以电养鱼”的动力闭环。而养鱼带来的收益又反哺项目,完成“以渔养电”的良性循环。
现在,“国能同享号”渠道每年发电量可达1600万千瓦时,以火电供电碳排放核算,每年可削减约1.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。在“蓝色粮仓”低碳饲养上,渠道还运用风电驱动饲养设备,削减传统燃油动力运用,下降饲养环节碳排放,提升了海上工业归纳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