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宜昌市远安县河口乡河口村,“80后”夫妻张伟和曾令凤做起了这起“毒门”生意。
“这次孵化很成功,麦苗的存活率超出了预期,最近一段时间又发现了一些问题,技能和设备还得更新。”9月4日黄昏,仓促吃过晚饭,张伟又研讨起了饲养技能。
2019年,开装修公司的张伟在枣阳接了个项目,资料供货商的库房邻近,有一个蜈蚣饲养基地。
“蜈蚣也能养?”带着疑问,张伟屡次看望,与老板成了朋友,也渐渐学到了饲养常识。2023年末,儿子出世后,妻子曾令凤辞去职务回老家远安带孩子。
“河口乡生态环境好、温度合适,合适蜈蚣成长。”2024年新年,夫妻俩决定在曾令凤老家河口村创业养蜈蚣。
2024年5月,基地办好营业执照和特种饲养许可证。当年7月,1300平方米的饲养大棚建成。他们从本地、襄阳、江苏等地收买7万多条种苗,正式倒闭。
村干部邓芳介绍,立夏前后乡民常上山抓蜈蚣,有商贩定点收买,“之前村里有人小规模试养没成功。现在搞规模化饲养,乡民们都期望他俩能蹚出新工业路子。”
走进全封闭的饲养大棚,光线骤暗,空气湿凉。规整摆放的饲养箱里,蜈蚣的踪影需细察。
“蜈蚣喜阴湿,智能设备能精准控温控湿。”张伟介绍,蜈蚣于6月中旬产卵,孵化约45天,从麦苗到成虫需两年多,历经屡次蜕皮。
建厂初期,曾令凤由于这些毒虫做噩梦。老公让她担任“外围”,不非直接触摸蜈蚣,她才渐渐习惯。
天天打交道的张伟就没那么走运了:“被咬过屡次,开端又肿又痛,只能硬熬,现在都免疫了。”
“蜈蚣看着凶,其实很软弱,简单患病,要养好是门技能活。”张伟说,除了防病,喂食也考究,鱼肉鸡肉猪内脏需打成泥均匀铺开,防争抢打架。为此,他专门养了黄粉虫,还挖了鱼塘确保活鱼供给,以进步喂食的质量。
“销路不愁,这点产值药材商就能包圆。本年行情不错,13厘米以上的成虫一条能卖3元左右。”张伟对规模化饲养远景信心十足。
“松鹤园”建起后,已有不少乡民来取经。“这次帮媳妇创业,‘毒门’生意不能做成‘独门’生意,在总结更安稳的饲养办法,让农户在家也能养好。”张伟期望等技能娴熟后,能带动更多人一同开展蜈蚣工业。